【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原文及翻译】一、
“万马齐喑究可哀”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之一,是该诗中的经典名句。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沉闷、压抑氛围的深刻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与无奈。
在历史背景中,清朝中期社会风气趋于保守,思想禁锢严重,人才被压抑,整个社会缺乏活力与创新。龚自珍通过这句诗,揭示了这一现象,并借此表达对变革的渴望。
本篇文章将从原文出处、诗句含义、历史背景、现代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价值。
二、原文及翻译
项目 | 内容 |
原诗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出处 |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 |
译文 | 国家的生机依靠风雷般的变革,如今万马都沉默不语,实在令人悲哀。 我恳请上天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于旧规,降下更多有才能的人才。 |
关键词解释 | - 九州:指中国 - 生气:指国家的活力和希望 - 风雷:比喻改革或变革的力量 - 万马齐喑:比喻众人沉默不语,缺乏声音和活力 - 究可哀:终究令人感到悲哀 |
作者简介 |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主张改革,反对闭关锁国。 |
三、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项目 | 内容 |
创作背景 |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道光年间,此时社会动荡,思想僵化,人才被压制,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他对此深感忧虑,写下此诗表达对改革的呼唤。 |
现实意义 | 此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判,也具有强烈的现实警示意义。它提醒人们要重视人才、鼓励创新,避免因循守旧、停滞不前。 |
文化影响 | “万马齐喑”已成为形容社会沉闷、缺乏活力的常用成语,广泛用于文学、政治、教育等领域。 |
四、结语
“万马齐喑究可哀”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时代精神的写照。它反映了龚自珍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也启示我们面对困境时应勇于变革、敢于创新。在当今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借鉴。
如需进一步探讨龚自珍的思想、诗歌风格或《己亥杂诗》的整体内容,欢迎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