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束手待毙造句子】“束手待毙”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人在面对困境或危险时,毫无办法,只能被动等待失败或死亡。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没有采取行动、坐以待毙的状态,带有较强的消极和无奈色彩。
在日常写作中,使用“束手待毙”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句子更具画面感和情绪张力。下面是一些用“束手待毙”造句的例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一、总结
成语 | 释义 | 使用场景 | 例句 |
束手待毙 | 比喻毫无办法,只能被动等待失败或死亡 | 描述困境、无助状态 | 他面对危机,选择了束手待毙,最终失去了机会。 |
面对敌人的围堵,他们只能束手待毙,无法突围。 |
二、常见用法与例句
1. 表示无能为力,只能等待结局:
- 在公司濒临破产之际,管理层却选择束手待毙,没有采取任何挽救措施。
-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许多村民只能束手待毙,等待救援的到来。
2. 强调缺乏主动应对的态度:
- 如果你总是束手待毙,就永远无法改变现状。
- 他一直抱着侥幸心理,结果只能束手待毙,错失良机。
3. 用于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
- 被困在废墟下的他,心中充满了绝望,仿佛已经束手待毙。
- 她知道自己犯了大错,但此刻也只能束手待毙,等待惩罚降临。
三、注意事项
- “束手待毙”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该成语带有较强的负面色彩,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合适。
- 可搭配“只能”、“只能是”等词语,增强语气。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束手待毙”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恰当使用可以增强表达效果。但在实际写作中,也要根据具体情境合理选择,避免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