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茕茕孑立简单介绍】“茕茕孑立”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诗经·小雅·庭燎》中的“夜如何其?夜向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后来在《晋书·王导传》中也有引用:“孤寡不被怜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孤独无依、形单影只的状态。
在现代语境中,“茕茕孑立”常用于描述那些在生活或情感上缺乏陪伴与支持的人,表达一种孤独、无助的情绪。它不仅用于描写个人的处境,也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增强情感的渲染力。
“茕茕孑立”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了个体在环境中的孤立无援状态。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现代语言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表达孤独、失落等情绪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茕茕孑立 |
出处 | 《诗经·小雅·庭燎》、《晋书·王导传》 |
拼音 | qióng qióng jié lì |
释义 | 形容一个人孤独无依、形单影只的状态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的孤独处境,也可用于文学作品中增强情感表达 |
情感色彩 | 带有悲凉、无助的情绪色彩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文学、影视、日常交流中表达孤独感 |
近义词 | 孤苦伶仃、形影相吊 |
反义词 | 繁荣昌盛、人多势众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茕茕孑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对孤独与独立的描绘,依然能引起广泛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