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矜功自伐其他释义】“矜功自伐”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矜功自伐”,但该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以自己的功劳为傲,自我夸耀的行为。
在不同的语境和文献中,“矜功自伐”有多种解释和引申义。以下是对“矜功自伐”的其他释义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不同含义及出处。
一、
“矜功自伐”原意是指一个人因自己所取得的功劳而感到骄傲,并以此自我夸耀。这种行为通常带有贬义,表示此人缺乏谦逊,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或不信任。
在古代文献中,这一成语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居功自傲、不愿与他人分享功劳的人。此外,在现代语境中,“矜功自伐”也可用于描述某些人过度强调自己的成就,忽视团队合作或他人贡献的现象。
除了常见的贬义用法外,“矜功自伐”在一些古籍或文学作品中也有不同的引申意义,如强调个人努力、突出自我价值等,但这些用法较为少见。
二、表格:矜功自伐的其他释义
释义名称 | 含义说明 | 出处/来源 |
自我夸耀 | 因自己的功劳而骄傲,并向他人炫耀 | 《论语》相关引申义 |
居功自傲 | 拥有功劳却不愿谦虚,表现出高傲的态度 | 古代史书常见用法 |
忽视他人贡献 | 过度强调个人成就,忽略团队或他人的作用 | 现代管理学常用表述 |
强调个人努力 | 在某些语境下,可能强调个人奋斗的重要性,而非完全贬义 | 文学作品中的个别用法 |
值得反思的行为 | 虽然有成就,但若因此自满,可能影响进一步发展 | 儒家思想中常被批判 |
与“自以为是”相近 | 行为上类似,但更侧重于“功劳”而非“见识” | 成语对比分析 |
三、结语
“矜功自伐”作为汉语中的一个成语,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展现出多样的解释。理解其多种释义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其在语言表达中的使用方式,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成就时应保持谦逊与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