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足捶胸名词解释】“顿足捶胸”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极度悲痛、愤怒或懊悔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情绪反应。这一动作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激烈波动。在文学作品、影视剧中,这一成语常被用来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深度。
一、
“顿足捶胸”字面意思是“跺脚、拍打胸部”,通常用于描述人在情绪失控时的行为表现。该成语多用于描写悲伤、愤怒或自责等强烈情绪,具有较强的戏剧性和表现力。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渲染人物的情感冲突,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该词结构为动宾结构,由“顿足”与“捶胸”两个动词短语组成,整体表达一种激烈的肢体语言,是中文中典型的形象化表达方式。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顿足捶胸 |
拼音 | dùn zú chuí xiōng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顿足 + 捶胸) |
含义 | 形容人在极度悲痛、愤怒或懊悔时做出的剧烈身体动作 |
出处 | 多见于古代文学及现代文学作品中,具体出处不详 |
用法 | 常用于描写人物情绪,尤其是悲伤、愤怒或自责等极端情绪 |
示例句子 | 他听到噩耗后,顿时顿足捶胸,悲痛欲绝。 |
表达效果 | 增强情感表现力,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
类似成语 | 悲痛欲绝、泪如雨下、捶胸顿足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中使用“顿足捶胸”时,应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与情绪氛围的匹配。它适用于描写人物在重大打击、失败或失去亲人后的强烈反应,但不宜滥用,以免影响文章的自然流畅度。
此外,该成语虽有较强的表现力,但在正式书面语中较少使用,更适合用于小说、剧本等文学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