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当时刘禹锡从被贬的外地调回洛阳,途经扬州时与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席间赋诗相赠,刘禹锡以此诗作答。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点明了自己长期被贬谪的经历。“巴山楚水”指代诗人多年被流放的地方,这些地方偏远荒凉,充满着令人伤感的气息;而“二十三年弃置身”则强调了诗人在这漫长岁月里如同被社会遗弃一般。这两句不仅交代了背景,还透露出诗人对过往坎坷人生的感慨。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通过两个典故进一步抒发情感。“闻笛赋”引用晋代向秀的故事,表达对故友的怀念;“烂柯人”则借晋人王质遇仙后归家发现世间已过百年之事,暗示自己归来后人事皆非的感受。此联用典贴切自然,生动地描绘出物是人非的惆怅心境。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由个人遭遇转向对未来的展望。面对沉舟旁边无数船只依旧扬帆远航、病树前方树木欣欣向荣的画面,诗人感悟到新陈代谢乃自然规律,尽管自身遭遇不幸,但生活仍在继续,未来依然充满希望。这两句富含哲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回应白居易的赠诗,并表示自己将借酒振奋精神,迎接新的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深厚,既表达了诗人历经磨难后的豁达态度,又展现了其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之作。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